俗话说,人生苦短。究其文意,说的是因“短“而“苦”,不是“短”中苦“短”。人世间,每个人都在追寻人生的幸福快乐,每个人都祈求人生的吉瑞祥和,然而,一个人的人生往往不都是由索取主宰的,为了不同的生活目标,人们各有其不同的获取与舍弃,因而,使同样的人生却展现出不同的价值与风采。
转眼间,大兴安岭林区已经开发建设六十多年了。半个多世纪的创业历程,三代务林人的无私奉献,望望满目青山秀水蓝天,再看看那遍布每个林镇周边山岗丛林中的一处处墓碑,不难想向,那些长眠林下的老一辈“创山人”,已经将他们的全部,化作祖国北疆的一撮泥土,一股溪流,一缕清风,一抹绿色,一丝花香,一片云朵……
似水流年,昔目人迹罕至的密林僻壤,如今的北疆绿色屏障,已成为令国人瞩目向往,令国家高度重视,使党和国家领导多次亲临视察的一方热土胜地。
抚今追昔,随着兴安岭上那一株株幼苗一年年长高,老一辈创业者以陆续离我们而远去,密林中那一尊尊默默伫立的墓碑,每年都在不断地增加,可每年到墓碑前祭奠的人却越来越少,曾经具有六十多万林业人口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目前常住人口已不足半数,就在这仅存的人口中,特别是在当今的青年人中,很难说出还能有多少人仍记得大兴安岭林区那久远的沧桑历史,还有那深深铭刻在老一辈创山人心上、日日流淌在血液中的凄惨故事……
地之僻
一九六一年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先去来到内蒙古,经对呼伦贝尔、大兴安岭等多地进行考察后,写下了著名的《内蒙访古》,他在文中写到:假如呼伦贝尔草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闹市,那么大兴安岭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幽静的后院。这就是后来人们流传的所谓“后院说”。这当初的后院之说,如果以大兴安岭核心地带牙克石林区来说,现在的大兴安岭林区应该算“后院”的后院。
历史上完整的大兴安岭位于北纬43o至北纬53°30',东经117°31'至126°,一个由东北向西南走向的中低山丘陵带,约32.72万平方公里。后来的大兴安岭主要指的是以洮八河为界的北段,富集茂密森林的广大地域。形象地说,如果把祖国的最南端三亚比作“天涯海角”,那么现在的大兴安岭林区就是祖国最北方的“地边天涯“。
由于地域偏僻,建国初期的大兴安岭林区,除滨洲铁路沿线和牙克石周边有很少村镇及被统称为“林木中百姓”的少量鄂温克、,鄂伦春猎民之外,特别是大兴安岭最北部,基本是处于“千里松林”、“山深闻鹿鸣,林黑自生风”的原始状态。
就是这么一处人迹罕至的荒林野岭,在“开发新林区,建设新中国”,“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口号感召下,一批批从中原农村田地从事务农的农民被招工来到林区;一大批还没有脱下军装,曾经准备参加抗美援朝的解放军部队转业的革命军人,被一节节“闷罐车”拉到了林区;一部分从大兴安岭南段林区管理干部中抽调的骨干力量到新开发的林区增援;又有一大批大中专院校毕业的青年学子陆续支边来到林区。后来,又有投奔先前来林区工作职工的亲属、老乡陆陆续续来到这里。
据粗略统计,在当时的林区人口中,就有近二十个不同民族,祖籍横贯除台湾、西藏以外整个神州大陆。就是这样一群人,逐林北上,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将家安在了密林深处,将根扎进了群岭大山,使“中国历史上一个幽静的后院”,从此告别了寂寞与幽静,一曲闪辉着森林文化灵魂的,充分展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创业战歌在这里奏响。
他们用瘦弱的身躯,擎起大兴安岭的脊梁,靠着一腔赤诚,用人拉肩扛的原始生产作业方式,通过采、运、选、归、装等多种工序,将1.2亿立方米优质木材,发往祖国的大江南北,四面八方,载止2015年4月1日,整个大兴安岭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林区仍有许多工序依然采用原始的人工作业方式。当时中国铁路所用的木质枕木和电线杆,都是产自大兴安岭的“落叶松”,第一辆国产解放牌货车的木质车厢板,用的也是落叶松木材,据说共和国第一门——北京天安城楼的主梁,也是大兴安岭的落叶松。新中国的大厦,有大兴安岭人做出的、太多的重要贡献,如果将产自大兴安岭的木材,搭成一米见方的正方体一字排列,其长度可绕地球赤道三周以上。
文章来源:《林区教学》 网址: http://www.lqjxzz.cn/zonghexinwen/2021/032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