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过四川九寨沟,再去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小南川林区,二者美景竟有着惊人的相似。河水清澈奔涌,树木参天蔽日,树下草木茂盛,林间鸟鸣互答……这就是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着135.66万亩的辽阔林区,见证着广大林业工作者的担当与使命。
一枝一叶总关情
1958年,为响应国家造林绿化号召,来自新疆、青海、北京、河南等地及固原当地的干部、军人、知识青年等,成为六盘山的“林一代”。为找到适宜高寒气候生长的树种,一批批林业技术人员长期吃住在深山进行研究,最终成功引进青海云杉、油松、华北落叶松等针叶树种,这也为日后六盘山地区针叶林的推广种植奠定了基础。随着六盘山地区生态环境逐步改善,1982年宁夏将其确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又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入21世纪,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封山禁牧、生态移民等一系列生态建设项目陆续启动,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得到更加有力有效地保护。
六盘山林区是黄土高原西部具有代表性的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是宁夏境内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动植物和水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森林覆盖率达64.5%,活立木蓄积量210万立方米;年降雨量600~800毫米,年径流量2.9亿立方米,是泾河、清水河、葫芦河的发源地,有脊椎动物226种、无脊椎动物3554种、高等植物1224种,有着“高原绿岛”“天然水塔”“西北种质资源基因库”的美称。
为了守护好这颗高原绿色明珠,保护区按照区域划分,成立15个林场,数百名林业人员昼夜巡防。近年来,保护区运用高科技手段,实施24小时监管,有力地提高了保护区防控能力。
在植树空间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六盘山林业局又开始培育特色苗木花卉。2018年,按照多区域布局、多品种试验、突出主打品种的原则,在挂马沟林场实施以六盘山特色花灌木为主打品种的“四个一”试验示范园建设,共试验示范树种40种。2019年示范海棠等特色观赏植物20余种,对园区水系和管护用房进行治理和提升,建成造型油松示范园150亩。目前,园区示范树种达60种以上,对示范园进行集约化经营、精细化管理,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景观效果。并且对园区水系进行综合治理,与示范园整体形成景观。同时,打造机关大院“四个一”六盘山特色树种展示园。在原有162种六盘山乡土树种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规划,优化树种布局,适当配置绚丽海棠、贴梗海棠等花期长、观赏价值较高的特色观赏植物,对“四个一”示范园及挂马沟、青石嘴、卧羊川、龙潭国有林场场部环境进行美化和提升。
六盘山 强继周/摄
河水悠长两岸富
六盘山是黄土高原上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是黄河二级支流泾河、清水河、葫芦河的发源地,每年2.9亿立方米的径流量直接惠及宁夏、甘肃、陕西三省380多万人口,分布着宁夏境内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是动植物和水资源最富集的地区。
“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巨大,对于固原市乃至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屏障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是宁夏‘生态立区’的战略基地。”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于华学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独特的自然生态、历史人文资源,2000年国家批准设立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这也是我国首个国家级旅游扶贫试验区。如今在六盘山脚下,红色旅游、山水生态游、民俗游、乡村文化游等已形成亮点。采摘园、农家乐、休闲农庄不断涌现。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景区接待游客达20余万人,收入均达到1400余万元,创森林公园历史旅游接待新高。景区内开设摊点摊位15户,出租给周边村民用于销售特产、为游客提供简餐等。据统计,租户每年收入达10万余元。景区通过招聘环卫、雇用临时工、开设摊位等促进了泾源县周边村镇人员的就业;景区还与区内外旅行社、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尤其是景区推出的“研学游”产品,设计的研学课程包括生态保护。景区将接待旅行社游客的食宿推荐至泾源县泾河源镇冶家村、泾光村等村镇农家乐,周边村镇农家乐创收近千万元,其余散客据统计30%会选择在周边或县城留宿,大力推动了泾源县餐饮、酒店的发展,带动收入200余万元。泾源县特产丰富,具有代表性的有泾源黄牛肉、土蜂蜜、蕨菜、刺五加、松子等。据了解,游客对泾源土特产有很强的购买力,土特产的消费力每年都在近百万元,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泾源县特产的影响力。景区的发展也充分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创收,如加油站、娱乐场所等,并对泾源县的泾水文化、泾源民俗风情等起到了极大地宣传推广作用。据统计,2019年固原市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4.78亿元。
文章来源:《林区教学》 网址: http://www.lqjxzz.cn/qikandaodu/2021/0222/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