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教学的难点,主要集中体现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从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教师在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中应尽可能不要割裂诗词,保持古典诗词的整体性与完整性,才能全面地呈现古典诗词中的美。“趣”是古典诗词中最能让学生体会到文学美感的部分。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品味古典诗词中的“趣”,就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真切地感受到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趣”,指旨趣、趣味、情态风致。古典诗词中的“趣”,不关乎荣辱身份,只发自作者内心。它来源于灵性,来源于作家的思考、游历、博学与对生活的热爱。有了趣味,古典诗词似乎就具有了蓬勃生机,可与读者的视觉、听觉、心灵相呼应,最大程度地调动读者的参与感,增强读者的阅读快感,从而有效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一般来说,在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中引领学生品味古典诗词中的趣味,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
一、品味诗词中的情趣
古典诗词中的情趣发源于文人对生活的热爱,是作者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表现力在诗词中的反映。有情趣的诗词可遇而不可求,往往是作者灵光突现的产物。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富有情趣的诗歌往往因其刻画细腻,表达生动而意趣盎然、别开生面,具有独特魅力。
如杜甫的《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其时杜甫到成都投奔世交严武(时为成都尹),在成都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在此安居数年。杜甫在成都期间,又蒙严武表荐,做了检校工部员外郎,生活虽不富裕,却也无忧。这是杜甫颠沛流离的一生中最安定的时光。
诗人描写自己安居的环境曲水绕村,静谧安宁。梁上的燕子自去自来,水中的鸥鸟相亲相近。老妻悠闲地在纸上画棋局,小儿正在敲针为钓钩,自己挚爱的亲人们与自然是如此融洽和谐,诗人乐在其中,心中的惬意和畅快溢于纸上。诗歌虽只描绘了十分寻常的一幅生活图景,却饶有情趣,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满足和热爱,使读者在阅读时也会浮出会心的微笑。
再看南宋诗人叶采的小诗《暮春即事》: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这首诗写诗人读书之趣。暮春时节,诗人窗下苦读,不觉时光飞逝。宁静的晚春,屋瓦上的小雀因诗人长时间的静坐读书而不再警觉,竟成双成对地跳到诗人书案上嬉戏,春风拂来,点点杨花飘落到书案上的砚池中,这些细微的动静使诗人从专心苦读中惊醒过来,不由得感慨时光的无声流逝。
在这暮春和熙的春风中,诗人窗下读罢周易,抬头看杨花飘飞,低头见小鸟嬉戏,真是读书人的一大乐事。这种读书乐趣,读者又能通过阅读诗歌参与共享,再增一层乐趣。
李清照的《点绛唇》也是首富有情趣的小词: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衫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传神地描绘出一位天真烂漫又情窦初开的贵族少女形象。词中的少女在园中悠然自在地荡秋千,荡完秋千,也不去整理衣衫洗手拭汗,就在园中闲逛,一边走,一边观赏着花园里竞相开放的各种花卉,看到露珠凝结在还未绽放的花蕾上晶莹闪烁。正在沉醉时,突然听见有人来了,想到自己一身薄汗湿透了衣衫,还没换妆打扮,羞于见人,于是慌慌张张地溜进门去,连鞋也来不及穿好,头上的金钗也跑掉了,可又忍不住心中好奇,在门后探出头来,装着嗅青梅的样子,窥探来人是谁。词人用生动洗练的笔调,将一位活泼娇憨的少女形象和心理刻画得极为细腻生动。
这首词写于北宋元符三年,当时李清照十七岁,尚未与赵明诚结婚,正是青春少女。这首词是词人从女性视角用少女心态和少女笔法勾勒的少女形象,词作将少女天真烂漫、娇羞可爱的情态描写得十分逼真传神。
有情趣的诗词是诗词中的精品,这类诗词往往通过作者独特的观察力,看到生活中别有生趣的的情景,在这样的情景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再用充满感情的笔调将这富有情趣的场景生动地再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作者的观察力、感受力和艺术再现的能力都源于长期的积累,唯有那饶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往往只会偶然出现,可遇而不可求,这与外在环境有关,也与作者的主观心态有关。
文章来源:《林区教学》 网址: http://www.lqjxzz.cn/qikandaodu/2021/0112/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