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林区二章

来源:林区教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哦·林区林区…… 这是一条链接绿色与荒漠的焊条,坚韧是她的秉性,刚强是她的魂灵,在千里戈壁发力,为万里荒漠执着,于是一座座荒山葳蕤葱茏了,一条条江河流淌歌声了;这是

哦·林区林区……

这是一条链接绿色与荒漠的焊条,坚韧是她的秉性,刚强是她的魂灵,在千里戈壁发力,为万里荒漠执着,于是一座座荒山葳蕤葱茏了,一条条江河流淌歌声了;这是一群永远钟情于青山绿水的林区职工,和着每天灿烂的朝霞和明媚的月光,他们把护林的虔诚镌刻进缓缓渗出的汗水,让植树的艰辛酝变成绿波荡漾的林海。

自放下斧头,拿起锄头,实现工作重点大转移的那刻起,呼啦啦的绿色旌旗,就朝着荒山、丘陵、甚至戈壁、甚至沙漠,义无返顾地进发;自变砍树人为种树人、护林人,实现思想观念大转变的那刻起,气昂昂的意志就如同血脉融入林区职工的肌体,继而迸发出英勇无畏的前进力量。这就能说明,为什么鸟唱枝头、花悦双眸的境况离我们越来越近,伸手可触;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夏季爽风、冬日暖阳的惬意和我们越来越亲,举臂可拥。

曾几时许,漫漫黄沙蚕食绿色的扩张脚步越来越快,汹涌洪水吞没家园的肆虐越变越强,还有那被污染的一条条河流、一寸寸土地;曾几时许,人们为了发展经济,直接造成了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生态危机。

我们也曾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来植树造林,保护生态,可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赶不上人们破坏自然的速度;我们也曾汇集许多力量和资源,要扭转人们蚕食森林的行为,可当巨大的现实利益与飘渺的保护相碰撞,我们的努力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为了惨痛的教训永远刻骨铭心,为了悔恨的泪水永远告别眼眶,大规模的植树造林,退耕还草,保护生态,敬重自然,在政府的鼎力践行下,处处生根发芽;为了学校里张张稚嫩的脸庞永远沐浴着春风细雨,为了夕阳里散步健身的老人们永远精神矍铄,笑声爽朗,简约的生活理念,环保的生产方式,从自我做起的具体行为,遍地开花结果。

林是山之衣,水之源,是生物多样性依赖的基础。林区职工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处于重要前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处于基层一线。如今的林区再也听不到油锯放树轰鸣,看不到汽车运料繁忙,有的是森林植被不断增加,森林生态功能逐渐得到恢复,生态明显改善。植树造林去,乘着改革的春风,沐着时代的春雨,倾举国之力,聚全民之心;恢复生态去,从跌倒的地方爬起,从蒙昧的过去改起,从具体的举措里奋起。

每种下一棵树苗,心的荒野上就多了一片绿色;每浇下一瓢清水,盼的世界里就多了一份生机。纵使双手被锄把磨得老茧粗硬,只要看到山清水秀,那沧桑的眼眸里映照的定是风情万种;纵使双肩被扁担压得骨骼变形,只要看到绿树成荫,那粗糙的微笑里载满的定是金色年华。

巡山的脚步,悠悠踏破早春的露珠,穿过浓雾停歇在山坡的暖阳里,静静地守望一首歌;护林的岁月,轻轻徜徉晚秋的暮霭,在越过小溪登上对岸的夕阳中,痴痴地等候一段情。巡山渴了,掬一捧清洌的山泉直沁心底;护林累了,坐一蓬柔软的青草舒缓筋骨。攀高山、越深涧、钻密林、入村寨,足迹无言,汗流有声。巡山累否,腿知道,责任尽否,心知道。每一抹绿色,都是森林的旗帜,在历经磨难,九死一生的沧桑后,艰难吃力地飘扬;每一片白云,都是大山的魂灵,在屡遭焚火,厄运重重的境遇中,倔强自由地飘荡。

白日的林区简单而真实,职工们喜欢养几盆山中的兰花,痴迷在花开花落的期盼里,用精心伺候的收获,感动着平凡的付出。或者,种一畦菜地碧绿,赏一片野草芳菲,平淡里生情,单调里有意,或是独自面对一壶老酒,慢慢地与寂寞对饮;夜晚的林区温馨而生动,路灯下悠闲的人们有的下棋打牌,有的闲聊吹牛,当然也有打麻将的。家家户户大多敞着门开着窗,狗也安详地趴在门口,你来我家借个火,我去你家聊会天,气氛轻松,融洽和谐。

都谓林区条件艰苦、远离繁华城镇;都说林区生活单调,不像都市流光溢彩。是的,这绝对没错。但城市一切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林区职工用辛勤铺就,用付出换来。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活的质量是否优越。生命的质量不在于对物质的拥有多少,而在于和自然的关系是否融洽,是否和谐。

当我们艰难跋涉寻找到水源时,第一个让清洌甘泉滋润到的是我们自己的心田;当我们雨水伴着汗水种下株株幼苗,第一个享受到绿荫清凉的,是我们的子孙后代;当我们为了眼前利益,将斧锯伸向森林时,首先被自然报复的仍然是我们自己。

文章来源:《林区教学》 网址: http://www.lqjxzz.cn/qikandaodu/2020/1010/460.html

上一篇:又见蒲公英
下一篇:感染

林区教学投稿 | 林区教学编辑部| 林区教学版面费 | 林区教学论文发表 | 林区教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林区教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