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丘陵地形是介于平原和山岭之间的地形,它具有平缓的外形、连绵不断的丘岗和断续的沟壑,微丘和重丘混合出现,地质情况复杂,区域中种植种类繁多,居民点及建筑群时有出现,林地丘陵地形图很难准确测量,需要伐林测图定线,各方案的比较应在同等基础上进行,局部方案多,布线灵活,丘陵地带道路选线因地制宜很重要。
2 地形图上选线
2.1 丘陵选线概述
道路选线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技术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它是由面到片,由片到线,由线到点,粗细相结合的过程。是逐步具体化、逐步补充修改,细节会影响整体的过程。对林地丘陵区道路选线理论著作比较少,技术规范也没有准确和具体的规定,丘陵地形具连绵不断的丘岗和断续的沟壑,地面起伏但高差不大,山的脉络和水系都不明显,微丘和重丘混合出现,坚硬石层与风化岩混合在一起,所以丘陵区道路选线细节很重要。确定道路的等级,车速等要求,掌握好线型的技术指标,要避免不顾纵坡起伏,片面追求直线,造成道路纵坡加大,填挖方过多,或不顾平面过于弯曲,片面追求平缓纵坡的倾向,应注意平、纵、横三方面协调,考虑行车的舒适度、视觉和心理的反应。丘陵区路线的布设,要考虑到横断面设计挖填方的经济的合理性,在横坡平缓地段,可采用半填半挖或填多于挖的路基;横坡较陡的地段宜采用全挖或挖多于填的路基,同时也要注意道路纵向土石方的平衡,沟壑排水方向,地质条件的影响。
2.2 丘陵选线方法
丘陵区道路选线应先在小比例的地形图上选线,在大比例地形图上很难看出丘岗起伏。丘陵区林业比较发达,树木面积比较广,在目前小比例的丘陵林区地形图大都是航测,准确性不高,但是能看出丘岗的走势,能定出道路的基本走向。在定道路走向时要仔细观察地形图等高线的疏密,尽量避开等高线过密,变化起伏过大的地段,针对不同地形,采用不同的布线方式。在平坦地带以直线方案为主导原则,路线尽量平行自然等高线,斜切等高线爬坡时注意纵坡即可,在路线转弯处设置与地形相协调长而缓的曲线;在较陡地段,路线根据道路纵坡在两个控制点沿连接的自然地形均坡线布线。均坡线是两个控制点顺自然地形以均匀坡度所定的连线,均坡线为多次试放求得,小于均坡线路线纵坡较大,大于均坡线路线迂回繁冗;在较缓地段应走直线与均坡线之间,选择平面顺适,纵坡均衡适度的路线。遇到沟壑时路线应与沟壑尽量垂直,以便于桥涵设计和沟壑的改造。
2.3 展线与回头曲线
在道路纵坡的需求下顺着自然地形,利用山包,侧沟进行展线以克服高差。路线回头曲线可利用山包、平坦山脊、平缓山坡、山沟,避免同一坡面上下线较近,对行车、施工、养护不便。应尽量把回头曲线距离拉长,转弯半径适中,分散及减少回头的个数。路线应自然平顺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2.4 越岭线垭口的选择
越岭线的关键点就是垭口,垭口影响道路的基本走向。越岭线的关键问题是克服高差,选线的主要控制因素为路线纵坡。路线的长度和平面位置均由纵坡控制。越岭线布局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垭口位置选择应基本符合路线走向,哑口的标高较低,垭口展线条件要好,垭口的地质条件较好。
3 野外视察修正路线
路线在地形图确定上出来以后,这就需要我们进行野外视察,通过参照定出的路线进行野外视察,进而论证选定路线的基本走向、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指标及主要控制点的可行性。首先要在远处根据定出的路线目测路线在山体上的大概位置及路线与山体走向的复合程度,然后进入林区沿着大概路线行走,在林区内丘陵大的走势很难看清,在这里我们主要论证的是路线中的主要控制点,横坡的陡和缓和地形图中横坡等高线的疏密变化对比,地质情况(泥沼、碎落、崩塌等),沟壑的分布方向和疏密情况,有没有巨石、不可动设施等障碍物以及路线所在林木的树种和分布情况。在地形图上的路线上记录相应出现的问题。路线应尽量避开转弯半径过小、横坡过陡、地质情况复杂,沟壑分布过密地段。丘岗的交错、曲折、高低起伏,沟壑的走向,疏密、交错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路线的技术标准,线性的平顺程度和工程量的大小。地貌、地质构造是决定路线及附属构造物基础是否可行、是否稳定以及筑路材料的来源,施工难易程度等诸多因素。通过路线的水文、工程地质情况、桥涵的布设地点、路线占地、伐林面积、拆迁调查等野外视察后根据实际情况出现的问题来修正定出的路线,使我们的选线更加符合实际,当然我们做出的路线有可能不是一条,这样我根据实际考察,通过主要的技术标准、技术指标、估出道路的工程(土方量、桥涵的构造形式和数量、附属构造物)、伐林面积及工程造价确定出最优路线方案。
文章来源:《林区教学》 网址: http://www.lqjxzz.cn/qikandaodu/2020/0912/429.html
上一篇:浅谈天气条件对公路工程施工的影响
下一篇:关于林区旧路改造中有关设计问题的探讨